中外SaaS企业上市两极分化,后来者IPO能否突围

原标题:中外SaaS企业上市两极分化,后来者IPO能否突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的IPO热潮,似乎比往年来得更猛一些。小米、美团点评风头还没过,映客、今日头条、宝宝树、拼多多、找钢网、同程艺龙等扎堆计划IPO,再次刷爆人们的眼球。

   

大量明星企业潜在股票投入市场,振兴疲软的股票市场。然而,在股市的另一端,一些已经上市的股票SaaS但企业却在纠结坚持还是撤离:IPO后时代资本和增长空间不如预期,利润和现金流压力严重,投资者大量减持抛售,新经济股心理价格低,都加深了他们对原选择的质疑……

   

从上市到退市,资本始终是内在驱动

   

   

回想起当初上市的这一步棋,很多SaaS企业掌舵人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犯错误。近10年来,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大量资本鱼贯而入。然而,大大小小的玩家也像鲫鱼一样过河。IPO将自己推向资本前端是拓宽资本渠道、展示实力的绝佳机会。此外,上市的光环对加强行业影响力和增强品牌信誉都是有益的。早期投资者也希望通过这个渠道收回资金,尽快退出。

   

国内金融监管收紧,资本寒冬真的来了2017-2018年,一些自我供血能力不足、烧钱属性的新经济公司急于借钱IPO实现新渠道输血。门槛低、成本低、模式相对灵活的新三板迅速成为中小型SaaS公司上市的首选阵地。

   

在促进新经济企业发展方面,国家利用形势,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例如,今年年初,** 发行部正在酝酿云计算、生物技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行业IPO绿色通道。个别实力雄厚的独角兽企业符合相关规定,也可享受即报即审的优惠政策。从一年两年到几年不等IPO面对排队周期,简直是意想不到的喜悦。

   

上市不是理想的垫脚石,但通过股权融资为企业发展筹集资金确实可以减少一线市场的资金短缺焦虑。例如,上市后,捷视飞通、金尚互联网、伦谷科技、北森等云服务企业借助上市固定增长筹集资金。IPO在拓宽渠道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股权稀释、盈利能力和融资渠道的控制。当经济环境低迷时,双向压力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2018年新三板云计算战略》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0月底,中国已有459家云计算企业登陆新三板。数量并不少,但大多数都陷入了高增长和低估值的价值萧条。这种情况与股市股息稀释和新三板受众相对狭窄有关,也与云计算新经济股收益不够惊人,难以吸引大量短期投资者。再加上过去两年,A股票和香港股市低迷,资本对新三板市场和二级市场未来的股市预期不乐观,进一步加剧了新三板企业的发展困境和股票发行延期认购的泛滥。

   

资本补给后劲不足,业绩不尽如人意,部分新三板上市SaaS企业逐渐萌生了退市的想法。例如,人力评估云服务提供商北森云。据报道,北森已于今年3月提交退市申请,其股票目前已停牌。

   

由于经营战略调整、资本补血不足、公司发展等原因IPO又撤离IPO远不止北森一家。据报道。Wind根据信息,2017年,中国709家新三板公司终止上市,2016年只有56家,2016年只有37家。2018年上半年,350多家新三板企业退市。

   

与退市决策相比,一些云服务企业选择调整业务结构,孵化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实现突破。例如,2010年上市的三五互联网。云服务成本高,软件产品仅占总收入低于4.94在%的情况下,三五互联网将大部分精力转向游戏产品。目前,游戏业务收入1.29亿,占总收入的近40%。

   为什么国内外SaaS 企业上市呈两极分化?

   

国内部分主板和新三板SaaS企业处于价值萧条,这是否意味着SaaS企业本身的投资价值不高,资本和规模的同步扩张不可行?

   

显然不是。与国外相比,我们发现纳斯达克最受欢迎的牛市股票中有许多来自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Zendesk等云服务商。Salesforce、ServiceNow在2017-2018股价股价飙升,股价上涨50%甚至60%以上。一些云计算转型企业,如Oracle,在业务主力转移到云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万亿市场前景和华尔街投资者的赌注,市值突破 2000 亿美元,股价上涨近 11%。云计算新经济股的魅力可见一斑。

   

   

以上来自纳斯达克2018-7-10当日股市数据仅供参考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国内外呢?SaaS资本市场上市企业的待遇差别很大?

   

从云业务本身的条件来看,因为SaaS与传统的包装软件不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无法通过一次性付费集和高客户单价获胜,再加上对未来持续付费价值的严重依赖SaaS在早期阶段,企业有高投入、低产出的风险。但与此同时,SaaS企业高增长率、高产品毛利率(一般在60%以上)、低边际成本优势也很明显。上市后,双方格局两极分化SaaS模式本身鲜有关联,多半与以下因素有关:

   

市场成熟SaaS近20年来,市场早于国内,发展至今,市场相对成熟,SaaS接受度、普及度和支付意愿都很高。SaaS虽然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市场发展和教育的中后期,早期盈利能力有限,股票价值自然容易被资本市场低估。

   

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公开数据显示:销售自动化领域,Salesforce以35.2%的市场份额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虽然爱尚理客、纷享销客、红圈营销、销售易等也出现在中国CRM爆款产品,但单品的市场份额、销量、全球化程度等明显Salesforc不在同一体积。对于前景和实力并重的资本方来说,很少容易下注。即使下注分散到每个阶梯玩家,也不会有太多。

   

此外,单个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越大,垄断程度越高,越有可能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越有可能抓住市场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以利益为导向的资本方更于头部玩家,而尾部玩家直接感冒。

   

资产规模简要对比。SaaS企业,尤其是上市SaaS企业,不难发现市场估值和资产规模的显著差异。SaaS独角兽理才网为例。成立于2014年的理才网以daydao PaaS以平台为核心,孵化出来SaaS HR、SaaS CRM、SaaS OA、SaaS SCM等待一站式云服务产品,同时开拓海外市场,2017年32亿元估值在业内备受关注。SaaS HR出身的Workday,市值接近280亿美元。

   

   

Salesforce纳斯达克2017-2018年部分股票历史数据

   

盈利能力也是导致资本方态度质变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一线明星SaaS企业收入仍徘徊在数千万或数亿,而国外收获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人。Salesforce,2017财年和2018年财年分别为83.9亿美元、104.81亿美元。差异化体量的竞争导致资本市场热度急剧下降。

   

经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变化,国内外投资越来越谨慎。然而,国内金融监管收紧,投资合理下降,对股市的影响更加明显。

   写在最后

   

SaaS、PaaS云计算行业仍然是未来的大方向。此外,目前国内SaaS市场处于上升期,扩张速度是传统套装软件的10倍以上,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IDC《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半年跟踪报告》),总体而言,市场前景依然可观。IPO实现补血或扩张或扩张。

   

据悉,daydao、UCloud、QingCloud等有计划IPO,然而,面对严峻的现实,这些后来者更加谨慎,上市周期也延长了。然而,作者有一种直觉:在前线融资寒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趋势IPO这条路。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下载钛媒体App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